· 全文共2999字,时长约9分钟
· 本文来源:刘胜军大局观(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置顶推荐:
酷暑无须忧,秘境追踪召集企业家东北寻觅清凉
墙裂反对余永定,坚决支持金刻羽
文/ 刘胜军
老去的英国
最近去了英国自驾旅行,从英国南端的布里斯托到最北的苏格兰天空岛,七天时间开了一个往返,一路上游历了伦敦、巴斯、Watford、约克、爱丁堡、格拉斯哥、苏格兰高地等地,对英国经济社会有了更深入认识。
英国是第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度号称“日不落帝国”,维多利亚女王声震寰宇。走进白金汉宫,墙壁上的油画无不再诉说着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留恋,香港的海湾也被称为维多利亚港。
英国崛起的转折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一下子与其他国家拉开差距,成为唯一的强权。大英帝国1938年人口达4.58亿,占全球1/4,国土面积一度达3367万平方公里(如今英国面积只有24万平方公里),全球24个时区都有英国领土。
如今的英国,却给人留下不可挽回的衰败迹象:
1、英国的公路,除了高速公路外,城市内或者经过乡村地区的公路,不仅老化,而且非常狭窄,开车犹如考驾照,一不小心就会碰到路边的台阶或绿化带。最恐怖的是伦敦的狭窄隧道,车子只能小心翼翼地挪动。伦敦的街道,仿佛一百米就有一个红绿灯,很多道路两旁都停满了车,道路更加狭窄。
2、英国的地铁更是老旧,很多地方都没有电梯(或者经常停用),笨重的行李箱靠老外帮忙才艰难抬下漫长的楼梯,苦不堪言。地铁里面灯光昏暗,很多车厢是不连通的。
3、英国很多地方都没有空调。虽然伦敦30度以上高温并不多,但依然给人很闷热的感觉。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只有一个小馆感觉到了空调,转一圈下来浑身是汗。就连白金汉宫,里面也没开空调,白金汉宫唯一的室外餐厅,热得令人头昏。大英博物馆也热得令人窒息。我们住的酒店有两晚遭遇空调故障,报修两天也没解决,可见英国社会效率之低。
4、英国的经济已经缺乏竞争力。除了汇丰银行、壳牌石油,英国已经没有在世界舞台上领先的大企业。唯一还算知名的汽车品牌路虎,早在2008年就卖给了印度塔塔。英国现在依赖的产业主要是金融、旅游和教育。更重要的是,步入21世纪以来,英国在商业创新方面几乎没有显著贡献。《哈利.波特》或许是英国在21世纪最伟大的创新,英国应该感谢JK罗琳。据估算,哈利.波特每年为英国经济贡献超50亿英镑!
国王十字车站排队打卡的哈利.波特迷
哈利.波特诞生地:大象咖啡馆
5、英国政府已经破产。2024年7月,英国新任首相斯塔默在一份公开声明中宣布,经过政府内部的全面审查,英国已陷入财政破产状态。英国的财政赤字居然高达220亿英镑,英国政府负债 2.77万亿英镑,国债占GDP比例达到100%,这是自196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英国工党政府宣布对私立学校学费征收20%增值税,从2025年1月1日起生效,预计每年将为公共教育筹集超过15亿英镑的资金支持。虽然打着“应对教育不平等”的旗号,但本质上就是薅羊毛。
一言以蔽之,英国老了,英国就像一位靠吃老本度日的老人,虽然还算富裕(人均GDP 5.26万美元),但社会已经没有了活力。
绝望的欧洲
不仅英国,整个欧洲都差不多这个状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Michael Spence)如今定居在意大利,他感慨地说:“当我走在意大利的街头,我会有一种紧迫感,这里的增长已经停滞了25年。比起一个发达国家,更像一个新兴的中等收入国家”。西班牙的小偷令人望而却步。整个欧洲还面临移民潮的冲击,这是英国脱欧的重要原因。
如今的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陷入了被两面夹击的困境:
——在创新方面,它们无法与美国比肩,只能坐视被google、facebook、x、APPLE、特斯拉、英伟达这样的科技巨头收割。它们唯一的反击就是“数字税”,数字税也表明了欧洲在数字时代的绝望和无奈;
——在制造方面,它们完全不是中国的对手。中国制造业正从传统的中低端产业向汽车、无人机、新能源、生物医药、通信、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端产业阔步迈进。今年初,德意志银行发布报告《中国吃掉全世界》,折射出欧洲内心的惶恐。最近,《纽约时报》发出警告:“中国冲击2.0”比上一次严重得多!“中国冲击1.0”指的是1997-2007年间中国制造以低价格冲击全球市场。2.0冲击,是中国正在技术领域发起的冲击。据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数据,在2003年至2007年间,美国在64项前沿技术中有60项领先于中国,而中国仅三项领先。但在最新的涵盖2019年至2023年的报告中,这一局面彻底反转:中国在64项关键技术中领先57项,而美国领先的只有七项。美国尚且如此,欧洲更不用说了。
美国副总统万斯今年访问欧洲时,在慕尼黑对“欧洲病”发出很不客气的批评:
——就欧洲而言,我最担心的威胁并非来自俄罗斯,也不是中国,更不是其他任何外部势力。我担心的是来自内部的威胁。欧洲正逐渐背离它一些最根本的价值观。在英国,良心权利的倒退,尤其将英国信教民众的基本自由置于险境。就在两年多前,英国政府指控51岁的理疗师、退伍军人亚当・史密斯・康纳犯下严重罪行。他站在距离一家堕胎诊所50米远的地方,默默祈祷了三分钟,既没有妨碍任何人,也没有与任何人互动,只是独自默默祈祷。在在座各国面临的所有紧迫挑战中,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大规模移民问题更亟待解决。如今,在德国生活的人几乎每五个中就有一个是从国外迁来的。在欧洲各地,越来越多的人投票支持那些承诺结束失控移民潮的政治领导人。
资本主义衰落的启示
在20世纪焕发活力的资本主义,一度引发“历史即将终结”的惊叹。但如今看来,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整体上在走向衰落。究其原因:
1、高收入意味着高成本,发达国家不断把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产业链受到冲击,制造业竞争力不断恶化。或许,这是全球化的致命诱惑,也是万斯《乡下人的悲歌》的时代背景。
2、移民潮冲击,威胁社会治安和就业机会,引发民族主义情绪反弹(大取代:欧洲极右翼崛起的思想根源)。
3、“身份政治”贻害无穷。美国是玩身份政治玩到最极致的国家,甚至出现了97种性别。特朗普上台后宣布美国只有男女两种性别,这是很得人心的一件事。这次在伦敦,笔者赶上了LGBTQ群体的PRIDE大游行,热闹非凡。过度追求“身份政治”,反而是另一种腐朽和堕落。
4、资本主义以“个人主义”自豪,但任何一枚硬币都有两面。过度强调个人主义,加上选举制度,导致政府行为短期化,难以进行长期规划和公共投资。7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联邦政府将不再为加州高铁项目(美国首个高铁项目)提供任何资金,并称其为“灾难性的、严重超支的‘通往虚无的高铁’”。西方国家基础设施的老化,不是偶然,而是过于强调个人主义的结果。《美国反对美国》一书指出:“自由主义的政府无法规划,规划要求权威性地应用权威”。
5、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永恒的人性。资本主义的优势在于创造财富,其劣势则在于无法合理分配财富。美国一方面拥有马斯克这样的世界级富豪,另一方面则是随处可见的街头流浪者。2014年风靡全球的《21世纪资本论》明确预警了西方社会的财富分配危机。《美国反对美国》一书指出:“美国的财富,如果用另一种方式分配足以使所有无家可归的人都过上体面的生活,问题是,这种分配方式在这个制度下难以形成,不符合这个制度的性质。”
6、选举体制被精英集团绑架,背叛底层民众。特朗普所指责的“深层政府”腐败,在西方社会普遍存在。选举制表面上公平,但实质上是为精英阶层利益服务。诺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将其概括为“1%的富人所有、所治、所享”。《金融时报》资深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在《民主资本主义的危机》一书中指出,这种萎靡不振,源自资本主义与自由民主之间关系的瓦解。沃尔夫强调,过去五十年间在西方实践的特定版本民主存在结构性弱点,那种治理形式忽视了穷人和工人阶级。相反,许多民主国家热情接受了飞速的全球化、放松监管和其他青睐资本利益而非劳动者利益的安排。领导人声称,这些变革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但实际上,社会底层的人们承担了代价。是国家机构首先抛弃了人民。这一点在美国最为明显,在那里,政界人士、事务官员和声名显赫的专家热情洋溢地支持已经加剧了不平等的飞速全球化和各种形式的自由市场原旨主义。
诺奖得主、《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作者德隆·阿西莫格鲁刊发题为“民主资本主义的终结?”的文章指出,“迄今为止,二十一世纪的特点是高压、动荡和民主机制的瓦解。自1980年以来,劳动人群的实际收入几乎没有增加,在美国等一些地方,低技能工人的实际工资是大幅下降的。经济上的萎靡不振定然在政治上带来后果: 民主正苦苦挣扎。”
资本主义的出路
笔者认为,失败的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对资本主义的过度神化。市场体制依然是最具效率的经济制度。历史已经证明,福山“历史终结论”是错误的,历史没有终结,历史也不可能终结。如今的福山,已经抛弃了“历史终结论”的执念,转向对美国“制度衰朽”的抨击。在如今的福山看来,将民主作为目标是危险的,一个国家必须在“政府、民主、法治”三个支柱达到合理的平衡。之前的美国政府太弱而无法行动,“野蛮人”特朗普力图恢复政府的强势,但他可能又危及了美国的民主和法治根基。
100多年前,英国大哲学家罗素访问中国,游历一年,写出了受到毛泽东和孙中山高度评价的《中国问题》一书。或许,罗素100年前的警告才是今日西方社会的一剂良药:
——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压力重重,要靠剥削别人、躁动求变、心生不足、产生破坏而得。为这一破坏而服务的效率只能导致毁灭。如果我们的文明还鄙视东方智慧,不能从中学习,就只能走向这一结局。我们西方人执迷于“进步”,把“进步”当成伦理道德,掩盖我们希望促成变化的欲望。我们的文明优越感也只是一场幻觉。这种偏狭短浅在我们的文化中处处可见,很容易导致政治灾难,祸及人类文明。
东西方文明互鉴,才是人类的福音。《纽约时报》最近的文章呼吁:
——美国应该向中国学习,积极推动新领域的实验与创新。选择在战略上至关重要的行业(无人机、先进芯片、核聚变、量子、生物科技),并对其进行投资。然后采取“中国模式”,即美国政府设立大型风投基金,不渴求单个企业或项目的成功率,而着眼于培育新兴产业方面的整体成功率。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政治经济学+大历史观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刘胜军微财经创始人
致公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
著有《下一个十年》
山东·菏泽·定陶人
▼ 应聘、演讲邀请、商务合作 ▼
请添加微信:tina711
启泰网-启泰网官网-免费配资炒股配资平台-山西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